-
謝爾蓋·卡拉加諾夫:這場戰(zhàn)爭將長期持續(xù),不取決于烏克蘭的戰(zhàn)事
與西方的關系
西方的巨大敵意產生的原因,不僅是俄羅斯拒絕按舊規(guī)則行事,以及西方想阻止世界力量的重新分配,或者說歐洲人害怕回歸傳統(tǒng)次大陸的必然性,包括軍事競爭方面。首先是西方世界的內部動機。他們需要把俄羅斯樹立成敵人,并團結起來應對,這樣就可以在失敗的情況下保留住精英的權力,經(jīng)濟、社會和政治組織模式日益衰微,他們是在這套組織中成長起來的,而這套組織正在崩潰。
西方不可避免的尖銳危機將中斷反俄“共識”,引領一些精英集團和個別國家克服全面對抗的局面。 但另一方面,結構性問題又會為了轉移人們對無法解決的問題的注意力,結果會讓問題更加復雜。 在可預見的未來,西方(希望個別國家除外)是一個充滿敵意、而且完全沒有能力談判的對手,他會要求劃界和遏制俄羅斯。
有一個問題比較特殊,即在文化上保持距離,考慮到 300 多年來俄羅斯精英對歐洲的傾慕,以及500 年來歐洲的西方文化對日漸崛起的非西方文明的滲透。我們的出路可能是:我們是集多種文明于一身的文明,是“世界的世界”,而且作為古典歐洲的最后堡壘之一,因為大部分歐洲已經(jīng)在“舊世界”消亡。無論如何,俄羅斯繼承的歐洲文化的遺產,并不是俄羅斯文化多向度和文化多樣性政策的妨礙,而是其支柱和前提之一。畢竟,歐洲在其最好的時代和最佳表現(xiàn)期,努力打開了新的世界視野。從韃靼-蒙古身上我們繼承的是宗教寬容性和文化開放性。我們與歐洲人的不同在于,我們在建立帝國時沒有去摧毀,而是吸納了當?shù)氐奈幕途?,早在歐亞主義理論提出之前就成為歐亞人。應該說,之前那些壓迫偉大亞洲文明的國家,將“亞洲主義”的羞恥感強加給我們,而現(xiàn)在“亞洲主義”則代表成功。
了解以下內容極為重要。這場沖突只存在于當前的西方建制派之中,建制派是在過去四十年的全球化中成長起來的。但對西方國家而言,這場沖突并非命中注定的。當然,近幾十年的“自由的全球帝國主義”對建制派極為有利,如果沒有沖突,他們也可以過的不錯,雖不奢華,但更平靜,不會卷入其絕大多數(shù)公民不需要的危險和冒險之中。
從理論上講,在未來(大約 10 到 15 年)我們可以期待關系的相對正常化,前提是以國家利益為前提的精英獲得權力,并且這些人承認俄羅斯國家的利益。必然出現(xiàn)的更加威權政權的體制也可能帶來額外的危險。即使出現(xiàn)積極的發(fā)展態(tài)勢,也回不到相對可預測的過去。
應該主要依靠自己,以及那些與俄羅斯互動并從中獲利和受益的國家,還有那些以國家利益為導向,而非以超國家利益甚或違背國家利益為導向的精英。幸運的是,這樣的國家很多,而且還會更多。
俄羅斯國防部此前公布的在哈爾科夫地區(qū)增援視頻的一部分 圖自歐洲通訊社
烏克蘭問題
未來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特別軍事行動的結果,其最終目標尚有待確定。保衛(wèi)頓巴斯、“解放”烏克蘭東部和南部,這些目標是顯而易見的?!叭ゼ{粹化”(或消滅侵略性民族主義)只有在完全占領烏克蘭領土并進行政治清洗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這項任務(即使在俄羅斯的最強硬政權下)在當今世界也很難實現(xiàn),而且這有背我們人民的基本價值觀。
必將實現(xiàn)的是徹底且強硬的非軍事化,不可能是別樣的,還有烏克蘭國家的中立、東部和東南部的“解放”和恢復是可以實現(xiàn)的。但要達到這個目的,俄羅斯就需要在政治、倫理道德和經(jīng)濟上做長期軍事行動的準備,不斷平衡西方的升級,包括達到有限核戰(zhàn)爭的水平(如果沒有這樣的威脅,美國和西方未必會退縮,并同意臨時休戰(zhàn)以外的協(xié)議)。要想“解放”全部或者更多的烏克蘭領土(加利西亞和布科維納除外),就要進行長期動員,戰(zhàn)事成本急劇上升,會犧牲更多的人。
中期來看,存在社會產生疲勞的風險。戰(zhàn)爭疲勞是 1917 年災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憶歷史,并非危言聳聽。如果烏克蘭的戰(zhàn)斗不以勝利告終,就會失去民眾對最高權力的信任,現(xiàn)行政治體系和國家本身的公信力將受到損害。新的 1917 年 2 月的幾率會上升,這是自 17 世紀動亂時期以來俄羅斯政治史上最大的悲劇。1991 年 8 月,至少有一部分精英(既有黨內的,又有黨外的)準備奪取政權,結果很糟糕。當前風險與 20 世紀末的風險之間的差異在于:當時西方世界沒打算傷害俄羅斯,不相信俄羅斯能夠復興為世界大國。但俄羅斯做到了。現(xiàn)在,如果我們絆倒了,他們會嘗試徹底打垮俄羅斯。
正如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所言,1917 年 2 月,精英的背叛是事件的催化劑。現(xiàn)在這種可能性還不大,因為克里姆林宮近年來的狀況和政策促進了精英的“民族化”。但對社會提供長期支持并非易事,尤其在經(jīng)濟戰(zhàn)導致生活水平下降的情況下。西方的生活水平也在下降。盡管如此,也不要賭西方會先搖搖欲墜。我們回顧一下 1916 -1917 年的歷史,當時德國人正在輸?shù)魬?zhàn)爭,陷入社會深淵,但俄羅斯卻先倒下了,由于俄羅斯內訌,德國總參謀部就培育出了布爾什維克。要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就要在國內進行調整,在國內進行動員,將當前與西方(包括烏克蘭)的沖突宣布為“新的衛(wèi)國戰(zhàn)爭”。但這種氛圍的改變可能會使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當局及國家疏遠,因為他們已經(jīng)過上了相對富裕、舒適的生活,在此之前則經(jīng)歷了近一個世紀的窮困。
在烏克蘭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領土“解放”后,就可以開始談休戰(zhàn)問題。盡管尚不能達成相對穩(wěn)定的和平協(xié)議。此外,只有在共同協(xié)議的框架內才有可能實現(xiàn),包括建立一個新的歐洲/歐亞安全體系。其輪廓尚未顯現(xiàn),其潛在參與者也沒有相應的準備。
無論如何,無論烏克蘭的局勢如何,在世界沖突和混亂狀況越來越普遍的背景下,都應該做好與西方進行長期(約十五年)此起彼伏對抗的準備。
不孤立的堡壘
俄羅斯要活下去并轉入新的發(fā)展階段,需要新的國家和社會組織能力。必須進行動員。動員的本質首先應該是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力,鼓勵內部的經(jīng)濟、技術、智力、精神和人力的發(fā)展。當然,被排除在一些國際機制之外會造成障礙。但另一方面,也能激發(fā)另辟蹊徑的想法,解決新出現(xiàn)的問題,最大限度地集中和引導資源,擺脫外方合同方對己有利的系列限制。
未來用“俄羅斯堡壘”這個隱喻也并不十分準確,因為它預設的是自我隔離、自給自足的情況。但自我隔離本身也是一種威脅,歷史規(guī)律已經(jīng)印證。在經(jīng)濟戰(zhàn)中,對手就是要把俄羅斯國家推到閉關自守的地步。
我們理解的“堡壘”,首先是牢固的防御,以應對周圍的混亂世界,促進自主選擇,決定與誰以及如何做事兒。
事情是必須要做的——俄羅斯不能關閉與“世界的大多數(shù)”合作的大門,包括智力方面的合作。也包括那些準備進行建設性互動的西方國家。這樣的國家一定會有的。
- 原標題:卡拉加諾夫談未來的俄羅斯--從“非西方”到“世界的大多數(shù)”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普京回應莫迪:理解你的擔憂,將盡快結束沖突
2022-09-17 08:48 俄羅斯之聲 -
特例?聯(lián)大單獨允許澤連斯基以錄制視頻方式參與一般性辯論
2022-09-17 07:36 烏克蘭之殤 -
習近平結束訪問回到北京
2022-09-17 07:19 中國外交 -
美國新增感染78332例、死亡536例
2022-09-17 07:17 抗疫進行時 -
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撒馬爾罕宣言(全文)
2022-09-17 07:14 中國外交 -
身穿“奧斯維辛骷髏頭”服裝沖擊美國國會,他被判75天監(jiān)禁
2022-09-16 23:14 美國政治 -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擁有21個頂級科技集群,與美國并列第一
2022-09-16 22:50 -
歐洲汽車銷量增速13個月后終轉正,美媒潑冷水
2022-09-16 22:29 汽車工業(yè) -
普京邀請莫迪訪俄
2022-09-16 22:03 -
“白宮,一群偽君子”
2022-09-16 21:09 美國政治 -
頒獎時“搶戲”,美著名主持人道歉
2022-09-16 20:39 -
“各國央行同步加息,將對發(fā)展中國家造成毀滅性后果”
2022-09-16 19:52 -
盧甘斯克政府大樓發(fā)生爆炸,總檢察長喪生
2022-09-16 19:45 烏克蘭之殤 -
朔爾茨:德軍必須成為歐洲裝備最好的武裝力量
2022-09-16 18:59 德意志 -
習近平出席上合峰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
2022-09-16 18:27 上合組織 -
怕被斷供,德國又對俄能源巨頭下手
2022-09-16 18:09 德意志 -
習近平出席上合組織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小范圍會談
2022-09-16 17:48 中國外交 -
外交部回應日遺化武問題:早日還中國人民一片凈土
2022-09-16 17:34 -
“汽車迷”拜登發(fā)文推廣電動汽車,然而配圖…
2022-09-16 17:02 -
拜登怒了:這很不美國
2022-09-16 16:48 美國政治
相關推薦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評論 65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評論 110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57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88“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390最新聞 Hot
-
真急了!“請求中國取消限制”
-
嚴管執(zhí)行!中方再出手,美媒發(fā)愁
-
俄副總理: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談判取得進展
-
“歐洲在華企業(yè)偷著樂:機會來了”
-
歐盟多國大停電,“我們需要中國技術”
-
普京閱兵式演講,特別提到中國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
美國農民發(fā)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好難找到買家
-
首位“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是誰?
-
許紅兵,主動投案
-
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
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國不是好盟友”,我駐巴拿馬使館駁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