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menaK:香港區(qū)議會選舉贏了,但還有些事要處理
關鍵字: 香港香港區(qū)議會選舉建制派本土派反對派老人政治新世代三、地區(qū)和階層分析
從各區(qū)選票分布來看,基層為主而內地新移民較少的選區(qū),如沙田、深水步,反對派得票很高,是愛國陣營須警醒的。
而中產選區(qū)亦有傾向反對派的趨勢。在上文提到的“黃埔”中產區(qū),偏左“傘兵”仍能勝出,鄺葆賢在該區(qū)另一選區(qū)拿下議席。近年香港經濟發(fā)展出現(xiàn)瓶頸,中產人士“向下流”,不是沒有壓力。至于左翼力量的先行者,也往往出自中產階級,古今中外皆然。
建制派就靠下列因素穩(wěn)贏。一靠有產人士和商人,在中西區(qū)、灣仔、油尖旺等商業(yè)區(qū),選民家底隨著房價一直飆,至于南區(qū)更是土豪世界,盡管西人很多,但是建制派得票率還是高于一般選區(qū)。二靠新移民或老一輩,他們往往聽不慣反對派的語言,對愛國陣營天然親近(但是新移民也變得很快)。三靠鄉(xiāng)土傳統(tǒng)力量,這些力量主要集中于新界北方,比如元朗和北區(qū),不過這種力量歸根到底還是土地政策的傾斜,代代相傳擴張土地的“丁權”成為背后支柱。
總的來說,這屆只有兩個黨派議席大跌,“民建聯(lián)”和“經民聯(lián)”,兩者都是輿論指為偏袒商人的。不過我只認同后者確是,前者其實比較中間派,但我一個人的看法沒用。
至于“自由黨”更是赤裸裸的資本家黨,可是它走反中央路線,前主席田北俊去年“占中”時叫梁振英辭職,于是被開除政協(xié)席位,所以黨派政治形象比較“中立”,沒有包袱,因此才議席穩(wěn)固。另一方面他們明擺著照顧資本利益,有些成員甚至支持資產優(yōu)生政策;他們針對性地出選土豪區(qū),早就插旗多年,不用面對競爭。
四、不滿老人政治,新世代求變
近年香港政治風起云涌,內地讀者可能只留意到“港獨/獨港”苗頭,但是香港新一代最感不滿的,還是老人政治。當然我也覺得所謂“大佬霸位子”所以必須“重奪未來”,只是急于求變的結果,和“本土”一樣都是整體的、廣泛的不滿的產物。如何不滿是題外話,我也說過很多,且說選民如何“求變”。
比如,本屆所有議席直選,以前的“當然議員”現(xiàn)在也要下場參選,結果并不理想,只有一半連任。
一個有趣例子:“新民黨”(同時也是中華青聯(lián)香港會員)陳思靜和“民建聯(lián)”候選人對陣,愛國陣營同區(qū)較技,我會會員憑借某種“非建制”形象高票勝出,但是不少選票來自反對派支持者,而建制派文宣較多集中于后者。
這就說明,在“愛國、本土”和“商家、基層”之外,還有一個“新、舊”的政治光譜存在。
五、策略錯誤
其實我一直不太關心區(qū)議會選舉,上文的解讀乃根據社會大勢而作。但是有如上述,選區(qū)分割零碎,有些勝敗原因無關社會大勢,而在于自己作死。
比如上文提到的鐘樹根、葛佩帆、馮檢基,他們身為立法會議員,不知是否輕視區(qū)議會議席,漫不經心幾乎完全沒有宣傳,這是直接導致落敗的原因。
在這樣零碎的選區(qū),個人知名度不能代表一切,有些選民甚至事后才知道“你原來就在我這區(qū)?!”何況選舉經費上限很低,候選人的宣傳只能非常普通,比如擺個街站,派點宣傳冊子,和立法會選舉不可同日而語。
對于首投族來說,他們過往沒有接觸這些候選人,結果日常聽到哪個名字多些,對TA印象就好一點,先入為主。何況很多中產選區(qū)的選民根本沒有必要找區(qū)議員,他們純粹看誰演說好點,順眼一點,就投給誰。
他們往往輕視“傘兵”,以為他們只能講政治,不能講民生。正如上述,區(qū)議會的“民生”更多是“生活”議題而非宏大政策,而“傘兵”探訪老人,講講社區(qū)衛(wèi)生交通,一樣能夠勝任。
建制派以民生議題占優(yōu),所以今屆淡化政治議題,只講民生。但是一些本土派新人反而借機混水摸魚,網上一副面孔,社區(qū)一副面孔,隱瞞政治取向,網上繼續(xù)大談本土,反“殘體字”,而在社區(qū)卻去搞親善。有分析指出,如果建制派強調政治,雖會激起政治對立,但是獲票可能還多些,而對手也無機會做“兩面派”。
另一種錯誤則和上文“老人政治”有關。比如爆發(fā)“鉛水”事件的啟睛村,“民主黨”黃碧云首先公開和張揚事件,保障市民健康,獲得不少掌聲;但是事情發(fā)展太快,她旗下的區(qū)議會候選人根本沒法好好處理,徒讓現(xiàn)任的建制派議員“撿便宜”。有分析認為,如果她首先部署好處理方案,再公布事件,同時展開社區(qū)救助行動,區(qū)選結果可能改寫。所以也可以說,她急于部署自己的立法會議席,犧牲區(qū)議會新一代候選人的前途。這也是為什么“新、舊”政治光譜出現(xiàn)。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印度人把抵制矛頭對準了這兩國 評論 120特朗普準備賣了“美國之音”總部大樓 評論 161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貨是侮辱 評論 65沃爾瑪準備以關稅為由漲價,特朗普威脅 評論 166臺“邦交”危機再起?“不意外,轉向或已近尾聲” 評論 63最新聞 Hot
-
特朗普準備賣了“美國之音”總部大樓
-
沃爾瑪準備以關稅為由漲價,特朗普威脅
-
馬克龍“搭手示強”,反被埃爾多安“拿捏”
-
他痛批特朗普撒謊“不值一駁”,“令美國人民蒙羞”
-
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貨是侮辱
-
面臨高關稅壓力,越美完成首次線下部長級磋商
-
臺“邦交”危機再起?“不意外,轉向或已近尾聲”
-
“船、箱雙雙告急!兩個月后更糟了”
-
克宮:“普澤會”有可能,只要…
-
小米汽車回應“部分SU7前保險杠形變”
-
惡意傳播涉劉國梁不實信息,杜某川、湯某被處罰
-
韓船企利潤大增,中國被撼動?
-
美軍高官急眼:中國在拉美居然整了10個,沒人管…
-
無法一一談判,特朗普放話:將被單方面加稅
-
湖南懷化舞水河近期出現(xiàn)大量死魚,當地回應
-
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白宮急了:這是政治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