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書友:老師組織當堂批斗同學,香港中學教育高度政治化
關鍵字: 香港香港占中中學教育政治化香港教育警察學民思潮中學生通識科國情手冊占領中環(huán)離下課還有五分鐘,講臺上的班主任忽然發(fā)問“哪位同學的爸爸媽媽是警察,站出來!”四位同學聞聲起立。十月的香港秋陽正好,只是街頭有些喧鬧。課堂里的同學們急切地盼望著宣告下課的鈴聲響起,而此刻,耳邊傳來的是老師冷冰冰的聲音:“大家認清這四個敵人!”
近年來,有關香港的通識科教育爭議不斷(資料配圖,與本文無關)
上述這一幕是一位身為香港警察的朋友口述于筆者,所言正是其女兒阿文(化名)在學校課堂上的親身經歷,被班主任要求站起來的四位學生中,有一位就是阿文。類似阿文遭遇的經歷在香港校園里并非個例,從幼兒園到大學,都不乏這樣的“老師”。
香港從國慶前夕開始的非法“占中”已持續(xù)一月有余,仍反反復復糾纏不休,所謂抗議游行的人群中不少是大學生和中學生,有一些或許就是阿文的同學。這些從小學就開始接受通識教育的香港學生中,卻走出了以“學民思潮”等組織為代表的“中六民主青年”??粗诸^這些年輕的身影,不少香港人也開始反思一度引以為豪的港式教育到底怎么了。
一名自稱是幼兒園老師的女子近日在社交網站貼文稱,自己從9月28日開始到政總支持學生,并以畫圖和講“森林之王選舉”故事的方式,向小朋友們講述“占中”,宣稱“這是我與小朋友在金鐘的公民課”。
“哪個警察當日丟催淚彈,應該將催淚彈丟他家里”
近年來,有關香港的通識科教育爭議不斷。2012年,香港教育部門嘗試在通識教育課程中以“國情手冊”為教材,引起抗議質疑。同年10月8日,政府接納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的建議,正式擱置了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
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教育局網站頁面截圖
至今,由于香港教育局并沒有設立通識科的教學大綱,各學校及通識科教師有較大的自由度決定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在這種放任自流的情況下,不少有特殊政治立場的教師向學生灌輸某些“思想”,在教材選擇上有失公允。
阿文的班主任,因為響應教協(xié)罷教,曾在中文課課堂上講政治。“阿文回家說老師針對警察,我也罷了。昨日上課講‘占中’,老師竟對全班學生說,哪個警察當日丟催淚彈,應該將催淚彈丟他家里。”身著警服多年的朋友,說到這里低頭嘆息。
宣傳“占中”之際,反對派利用通識科這個缺口滲入香港校園,尤其是心智相對成熟、開始對政治議題產生興趣,但并未完全建立起世界觀的中學生們。反對派的教師工會教協(xié)制作大量宣傳“占中”的教材,作為通識科教材使用。“占中”發(fā)生后,其發(fā)起人更是頻頻進入各中學校園,扮作通識科老師,給學生們不斷灌輸“占中”理念。
兩年前,嘗試介紹中國國情、中國經濟發(fā)展、中國模式的國民教育科和《國情手冊》在香港教育界推行之際,這群“老師”中的不少人,也曾走上街頭,扛著“去政治化”、“反洗腦”的大旗,振臂高呼,一門旨在幫助公民了解國家社會基礎知識的科目,竟成為他們走上街頭抗議的理由。兩年后,曾經要求“去政治化”的人們卻以高度政治化的手段再度介入中學教育。
據(jù)香港《明報》26日報道,10月10日,特首梁振英于禮賓府會見建制派議員商討局勢。會后,梁振英接受媒體訪問時承認,政府過去沒有做好青年工作,未來會加強對青少年的《基本法》教育。另據(jù)多名消息人士透露,上述會面后,教育局頻頻邀約考評局官員以及各相關委員會、工作小組的通識教師代表見面,急謀對策,每周開會兩至三次,情況罕見。會上,教育局向與會者交代目前通識科面臨的壓力,希望與會者協(xié)助“拆彈”。
香港通識教育之困境
像阿文這樣的香港中學生在課堂上接觸到政治話題,主要通過“通識科”這門課程,而這一門科目自2009年才正式建立。長期以來,香港實行源于英國的“三二二三”學制,即三年初中、兩年高中、兩年預科及三年大學本科課程。但在這樣的學制下,香港人才培養(yǎng)很難與國際接軌,也不能滿足香港未來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從2005年開始,香港學制朝向國際上應用更為廣泛的“三三四”學制轉變,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本科四年。
從2009—2010學年開始,三年制“新高中課程”在香港各校全面鋪開。新高中課程打破文理分流、將通識教育列入必修科目、為學生提供選修課及“其他學習經歷”等一系列大動作。
香港通識教育科課本目錄截圖
據(jù)《環(huán)球時報》報道,近年香港教育局積極推行學制改革,并加入不少政治教育元素。港府規(guī)定,從2009年開始的新高中學制通識教育列為必修科之一。根據(jù)要求,通識教育科共分為6個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系、今日香港、現(xiàn)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wèi)生、能源科技與環(huán)境。其中“今日香港”單元有3個主題——生活素質、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身份和身份認同。
然而,自2012年“反國民教育科”事件后,通識科無規(guī)定教材的狀態(tài)讓別有用心人士趁勢而入。從“占中”事件中眾多青年學生的行為來看,旨在加強愛國教育和普及政治知識的課程并未能夠實現(xiàn)初衷。
今年10月25日,香港立法會前主席范徐麗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叮囑香港青年“香港的將來屬于年輕人,不要自己弄壞它”。中學五年的中國歷史學習讓范徐麗泰“對中國的傳統(tǒng),中國的文化以及我是一個中國人深深的刻在腦海里”。但特區(qū)政府回歸之后,中國歷史卻變?yōu)榱艘粋€選擇科目。高度政治化的中學教育,尤其是通識科為代表的歷史社會等范疇的科目,讓香港中學生們極易被誤導。范徐麗泰認為,“如果你客觀地來看,執(zhí)政黨60多年來令我們的國力上升,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一個經濟體。所以其實很多事情并不客觀,被人誤導,可是這個不能夠全怪年輕人,也不能夠全怪誤導他們的人,要怪也應該怪怪自己,為什么我們沒有做好,做好我們的本分,為什么我們沒有好好得將一些客觀的情況給我們的年輕人看。”
被高度政治化的香港中學教育
彌漫了多年“泛民主氣息”的香港校園里,一直以自由為名排除異議。阿文的一次美術課上,教填色的老師說,“不要把顏色黐(觀察者網注:音chi)在一起。”然后加了一句,“好像那些警察一樣黐黐地?。ɑ浾Z:指神經?。?rdquo;卻無人敢反駁、投訴。而這樣的經歷對阿文以及阿文的同齡孩子來說,并不陌生。
觀察“占中”隊伍里的學生群體或許是反思香港中學教育的契機,但對香港教育界高度政治化的反思并非忽然間產生。去年9月,連續(xù)九年出任香港教育工作者聯(lián)會主席的黃均瑜就曾指出,香港教育面臨最大危機不是縮班殺校或雙非問題,而是校園被政治化。他呼吁各方合力讓教育歸教育,政治歸政治,教育局尤其要負起保護學校免受泛政治化沖擊的責任。
然而,驅散這片彌散在校園里的高度的政治氛圍,并非易事。
香港教育評議會執(zhí)委黃家梁表示,通識科應該以當代社會議題為教學重心,但在目前政治矛盾已上升為主要社會矛盾、香港高度政治化的背景下,通識科涉及政治議題,實在不可避免。但從通識科考試內容可見,考評局明顯有偏重香港、輕視中國和世界的趨勢,有些學校甚至索性不教有關中國的單元。希望一線教師不要忽略和放棄中國和世界的議題,重批判而輕建設,偏離課程綱要的內容和精神。
據(jù)香港媒體《明報》26 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教育局初步提出多項建議,預計會加入課程中期檢討之內,最快11月公布。建議包括將最具爭議性的“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與“生活素質”兩個主題合二為一,并將主題改名,使得通識科主題由12個減至11個;而涉香港政治的內容,由原本占25%減至18%。另一項建議,則是在通識科中增加《基本法》“一國”概念、中國經濟起飛以及中國歷史等內容。
香港教育局26日晚回應稱,教育局、課程發(fā)展議會、考評局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原則,按既定時間表檢討通識科,與近日“占中”事件絕無針對性關聯(lián),更沒有接到任何政府高層的指令,希望各界勿將社會上一些“政治性”爭議滲入學校課程發(fā)展中,并尊重香港在課程發(fā)展和考核上的專業(yè)精神和機制。
倘若這些建議被合理采納,阿文和她的同學們有望在云霧繚繞的校園里,撥開“政治霧霾”,進一步了解祖國,讀懂祖國。
這些年來,懷著政治目的有關人士,無論是“反國民教育科”,還是煽動學生罷課“占中”,無一不是以教育為名,通過高度政治化的手段,對香港中學生們灌輸政治目的及意識形態(tài)。與此同時,反倒對特區(qū)政府例行的教育制度修訂冠以“政治化”標簽。“去政治化的政治”不斷腐蝕著香港中學教育,年輕人們,一次次被推上街頭……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楚悅
-
最新聞 Hot
-
“騎虎難下!對美國人來說,真正的痛苦即將襲來”
-
“中國尊重合作,比特朗普要人拍他馬屁,更受全球歡迎”
-
馬斯克“不安”了
-
AI(誒哎)還是A1(誒萬),美教育部長傻傻分不清楚
-
“中國藥活性成分性命攸關,美國被卡脖子了”
-
中國同意,西班牙:歡迎
-
美國特使:烏克蘭可能會“像二戰(zhàn)后的柏林一樣”被分區(qū)駐軍
-
中方再出手,“一夜之間,美國不再是避風港”
-
美債拋售潮繼續(xù),10年期美債收益率創(chuàng)2001年來最大漲幅
-
“北約想從羅馬尼亞發(fā)動三戰(zhàn)”
-
他無視美國威脅訪華,“給世界作出示范”
-
德國政府:影響我們了,中美談談吧
-
駁了萬斯面子,格陵蘭島美軍基地指揮官遭解職
-
“美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又一例證?
-
按市政府統(tǒng)一要求,醫(yī)院紅十字招牌被換成綠色?當?shù)鼗貞?/a>
-
美科技巨頭供應商們焦頭爛額:現(xiàn)在比疫情時還糟,仿佛“沒有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