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哲:起訴奧巴馬?共和黨的新發(fā)明
關鍵字: 奧巴馬起訴奧巴馬國會起訴奧巴馬眾議院參議院選舉中期選舉奧巴馬醫(yī)改奧巴馬醫(yī)改法案美國醫(yī)療改革彈劾總統(tǒng)美國總統(tǒng)中期選舉7月30日,美國眾議院表決通過了一條議案,授權眾議院議長博納作為代表起訴奧巴馬濫用職權。國會起訴總統(tǒng),這在美國歷史上是第一次。但與其說是美國政治的革新,還不如說是黨爭的新篇章。
簡單的數字就已經明確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該次表決為225票贊成對201票反對。在當前美國眾議院,民主黨占據199席,共和黨234席,兩席空缺。本次199名民主黨議員中196人投了反對票,無人贊同;而234名共和黨議員中僅有5人表示反對,有225人表示贊同。
美國會眾議院授權議長博納起訴總統(tǒng)奧巴馬行政越權
神奇的緣由
按照公布的信息,共和黨要起訴的主要原因,是奧巴馬在幾個方面未能有效實施法律。眾議院議長(共和黨眾議員)約翰•博納稱訴訟將主要聚焦于奧巴馬推遲醫(yī)保法案中一些條款的實施。
醫(yī)保法案對美國當前醫(yī)療保障體系是一次不小的手術,涉及無數的公司和個人。為了給較大公司足夠的時間來應對這些政策變化,醫(yī)保法案規(guī)定雇員人數達到或超過50人的企業(yè),可以有一年的寬限期,也就是到2015年才強制要求提供醫(yī)保(或接受罰款)。奧巴馬當局在今年早些時候使用行政權力,將額外一年的寬限期授予雇員人數在50到99人的企業(yè)。共和黨認為這違反了法律,是行政當局粗暴地濫用職權,因此要發(fā)起訴訟。
但有意思的是,共和黨一直反對該法案中強制醫(yī)保的條款。大多數共和黨議員都想要推遲甚至阻止該法案的實施。然而當奧巴馬推遲了一部分的實施之后,共和黨卻抨擊他濫用職權。
當然,美國是個很講究合法程序的國家。不能排除有些政客真心追求程序正義,即便奧巴馬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自己的政見,他們也要堅決反對越權。但從整體來看,國會議員們基本上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而且本次兩黨議員投票可謂涇渭分明,沒道理說追求程序正義的議員都是共和黨,而民主黨議員全都是無視程序正義的結黨營私分子。
約翰•博納在《今日美國報》撰文稱“我反對總統(tǒng)的醫(yī)保法案中對雇主的強制條款。眾議院已經投票,試圖推遲或刪除它(而且如果我們勝訴了,還會再次投票)。但這是國會通過的、奧巴馬總統(tǒng)簽署的白紙黑字的法律。他絕不能單方面改寫。”
這么一個大義凜然的理由,實在是顯露出共和黨本次借口的虛弱。很顯然,共和黨并沒有什么更好的起訴理由了。五月底交換戰(zhàn)俘事件中,雖然奧巴馬違法是板上釘釘(未能提前30天通知國會將要釋放關塔那摩囚犯),但老兵一直是共和黨的重要票源,而絕不放棄任何一名戰(zhàn)俘一直是美軍的傳統(tǒng)。在這件事上做文章,只會對共和黨造成傷害。這次在推遲法律實施方面做文章,也同樣有現(xiàn)實的顧慮。共和黨如果起訴奧巴馬并且勝訴,很顯然奧巴馬給予部分企業(yè)的額外一年的寬限期就會被取消。這當然不會有助于激勵這部分企業(yè)主為共和黨捐款、投票。所以博納一定要在括號里面加上一句,勝訴以后會再次嘗試取消這一條款。
另一方面,奧巴馬是否有權推遲一個新法案部分條款的實施,美國法律也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訴訟在美國法院里拖上一年也不奇怪。如果眾議院真的發(fā)起訴訟,圍繞這一問題的控辯爭論以及外圍的輿論爭執(zhí)將會非常激烈。不得不說,共和黨選擇這樣訴訟立場,實在是無奈。
議會起訴領導人?
再者,從程序上說,向司法機構起訴,顯然不是美國憲法明確授予國會制衡總統(tǒng)的手段。立法分支制衡總統(tǒng)的最終手段顯然是彈劾。
美國國會彈劾總統(tǒng),就像一場訴訟一樣。只不過原告是眾議院而法庭是參議院。眾議院首先要以簡單多數通過一個“起訴罪名”,也就是彈劾的具體理由。而參議員再根據眾議院表決通過的理由進行表決,確定該理由成立。然而參議員的這個表決需要三分之二多數。
美國歷史上有兩位總統(tǒng)被彈劾,但都未獲得通過。第一位是第17任總統(tǒng)安德魯•約翰遜。他于1868年因撤除愛德華•斯坦頓戰(zhàn)爭部長職務一事,涉嫌違反聯(lián)邦官員任職法(Tenure of Office Act)。眾議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彈劾理由,而參議院僅以兩票之差(35對19)未能承認理由成立。
第二位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比爾•克林頓,于1998年因性丑聞相關事宜受到眾議院以作偽證、妨礙司法為由的兩項彈劾。但參議院于1999年否定了這兩項罪名。
此外,雖然1974年美國眾議院因水門事件對尼克松啟動了彈劾程序,但由于尼克松辭職時眾議院尚未通過彈劾案,所以美國一般不認為尼克松曾被正式彈劾。
總的來說,在美國政治文化中,彈劾是非常嚴肅、重大的決定,僅應在極端條件下使用。聯(lián)邦政府人員(含行政官員、法官、議員)被彈劾的案例,在美國歷史上總共只有19起,其中只有8起得到通過。
在國會方面,雖然共和黨占據了眾議院多數議席,但大多數共和黨議員仍然認為問題并沒有嚴重到需要彈劾的地步。當然,如果所有共和黨議員都認同彈劾,眾議院固然可以通過彈劾罪名,但參議院這一關還是過不去。目前民主黨仍然是參議院多數派,在今年年底的中期大選時,即便民主黨丟掉了本方所有參議院改選席位(21席),民主黨議員及同一立場的獨立議員仍然在參議院占據34席,這恰恰是保證彈劾無法通過的最低數量。
奧巴馬沒有想到,共和黨會借助國會權利為中期選舉鋪路(資料圖)
換句話說,從目前在的政治版圖來看,除非奧巴馬忽然爆出惡劣丑聞,否則彈劾奧巴馬沒有半點成功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雖然一部分美國民眾對奧巴馬當局并不滿意,但也并不認為彈劾是恰當的舉措。如果共和黨執(zhí)意啟動彈劾程序,很可能會把中間選民嚇到民主黨那邊去。
對于共和黨來說,彈劾固然不是可行的選項,但坐視不理更不是好選擇。
奧巴馬的醫(yī)改雖然磕磕絆絆,卻始終在向前推進。很多保守派選民越來越看不下去了,反對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極端。因此不但是極端保守派議員,即便是溫和的保守派議員也覺得有必要制造一些麻煩。行政分支一般用來制衡總統(tǒng)的權力用不了,那就只好另辟蹊徑。以眾議院名義起訴奧巴馬,是共和黨議員在這種情況下的一個新發(fā)明。有人稱之為“彈劾的削弱版”。
有意思的是,在5名反對起訴奧巴馬的議員中有兩位是極端保守派。他們反對的原因恐怕是覺得起訴還遠遠不夠。
因為這是美國歷史上頭一次,所以甚至沒有人能說清該向哪個法院起訴,更不知道法院會不會受理。法院受理的一大障礙是起訴者的立場。這是因為,原則上美國法院只有在原告因被告的行為而產生了某種損失時才會受理。很顯然,奧巴馬的行為并未造成眾議院的損失。因此從原則上說,美國法院很可能不會受理。如果受理,這將產生美國歷史上的一個極端重要的先例,從而對司法起訴原則、美國三權分立格局以及總統(tǒng)施政權力產生深遠影響。因為在英美法系中,判決案例往往在司法實踐上有著與法律同等重要的地位。一個重要的判例往往會作為后世判決的依據。如果博納真的遞交了起訴書,聯(lián)邦法官們大概會感覺到,歷史的重擔莫名其妙地就落在了自己的肩上。他們無論做出何種決定,是否受理,判誰勝訴,都將是歷史性的。
一切為了選舉,為了選舉的一切
美國中立媒體普遍認為,共和黨此番舉措恐怕是針對美國中期大選而來。今年11月4日將舉行美國中期大選,屆時將重選所有眾議院席位、33個參議院席位以及部分州長。在美國政治生態(tài)中,中期大選是僅次于美國總統(tǒng)大選的重要選舉。如果從實質政治影響而言,大概比總統(tǒng)選舉的影響還要大。
此刻共和黨提出這樣一個史無前例的議案,恐怕有兩方面的考慮。其一是為了削弱奧巴馬當局在競選中的影響力。如果奧巴馬疲于應付訴訟,那么也就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為各地的民主黨議員、州長站臺助威了。其二,這也是在向共和黨的選民們展示自己有所作為。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總能夠幫助自己的選情。說白了,這就相當于某些新興民主政府里國會議員開會的時候喜歡打架一樣,只不過美國政治更為成熟,那種“我為選民立過功,我在國會流過血”的徹頭徹尾鬧劇,往往在新興民主國家的選民之中更為吃香。
美國畢竟是老牌民主國家,民眾對這種問題非常敏感。自從博納宣布將就起訴奧巴馬的議案進行表決以來,五周之內,民主黨的支持者就已向民主黨國會選舉委員會捐贈了760萬美元。
而奧巴馬也在不失時機地借用這一話題為選舉造勢。近年來民主黨存在的一大問題是,其選民對中期大選不夠重視。盡管在注冊選民中民主黨一直享有多數支持,但在活躍選民(也就是有意愿進行投票的選民)之中民主黨卻居于劣勢。因此,動員選民出來投票,是民主黨的一個工作重點。
7月30日,奧巴馬在堪薩斯城進行演說時,稱共和黨的這一舉措簡直就是政治雜耍(Political Stunt)。聽眾對共和黨報以一陣噓聲,奧巴馬則說:“不要致以噓聲,要去投票。”(Do not boo, vote)這是他2012年8月在拉斯維加斯為自己連任競選進行宣傳時提出的口號。無疑,民主黨過去的問題和現(xiàn)在的問題一樣,都是要大力動員支持者出來投票。
美國中期選舉一般投票率只有40%,顯著低于總統(tǒng)選舉。因此選民動員的影響就相對更大。本次眾議院訴訟如果操作不當,共和黨有可能反受其咎,激怒民主黨支持者紛紛出來投票。所以究竟后續(xù)影響如何,還未可知。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最新聞 Hot
-
美股蒸發(fā)超5萬億美元,“95年來最大政策失誤”
-
魯比奧辯解:美國需要回到制造業(yè)時代
-
魯比奧告訴北約:特朗普快對普京沒耐心了
-
美國人瘋狂囤貨,“中國電視被買空”
-
美股三大股指收盤暴跌,納指進入熊市
-
美股開盤重挫,特朗普:我的政策永不改變
-
90億美元還想不想要?哈佛被下“整改通牒”
-
“2300美元一臺?特朗普要親手毀掉‘美國象征’?”
-
4月10日起,對原產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
-
中方出手,美指期貨應聲暴跌
-
美媒爆料:美國國安局局長被解職
-
對中國進口產品征收關稅,特朗普政府被起訴
-
石破茂:這是一場“國家危機”
-
“特朗普白給,中國要贏得全世界了”
-
“去美國?中企有錢沒處花了嗎?”
-
《經濟學人》繃不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