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燦榮:應對特朗普對華關稅戰(zhàn),要把中國周邊打造成“穩(wěn)定島”
最后更新: 2025-04-14 11:29:164月14-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對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主席年內首次出訪,也是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召開后首訪周邊國家。
針對此次出訪,以及此前在4月8日至9日舉行的首次中央周邊工作會議,觀察者網連線著名國際問題專家金燦榮教授,請他分析我國周邊外交的成就和未來發(fā)展方向。
【對話/觀察者網 唐曉甫】
觀察者網:中央周邊工作會議4月8日至9日在北京舉行,明確今后一個時期周邊工作的目標任務和思路舉措,強調要聚焦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努力開創(chuàng)周邊工作新局面。我們都知道當前特朗普政府出臺的諸多新政再次攪動本就動蕩的國際秩序、地緣政治和經貿體系,中美等大國關系變動是關鍵,在這個時候,中國政府舉辦一場針對周邊工作的會議,意在何處?您怎么看此次會議釋放的核心信息?
金燦榮:這次周邊工作會議正是在美國肆意發(fā)動關稅戰(zhàn)導致全球形勢嚴峻的背景下舉行的,規(guī)格非常高,可以看出我們也希望進一步提高周邊工作在我國全球戰(zhàn)略中的位置。
中央希望通過這次會議,總結周邊工作的經驗與教訓,為今后制定規(guī)劃奠定基礎,使周邊工作邁上新臺階。
4月8日-9日,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視頻截圖
觀察者網:2013年以來,中共中央曾多次召開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此次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尚屬首次。這是否意味著當下及今后一段時期,中國外交工作的側重點可能會發(fā)生一些變化或轉向?會議中提到“要以全球視野審視周邊”,我們該怎么看待大國外交與周邊外交之間的相互聯動性?
金燦榮:中國有句老話“遠親不離近鄰”。事實上,任何國家都必須妥善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系,這既是一項歷史長期的任務,也是一項基本國策。只不過近代以來,由于西方勢力強大且對非西方國家進行廣泛干預,所以國際格局相比古代更為復雜。現代國家除了需要注重周邊關系外,還必須發(fā)展與其他區(qū)域國家的聯系。但從常識出發(fā),周邊關系始終具有根本的重要性。
我們一直強調全方位外交格局,提出“周邊是首要,大國是關鍵,發(fā)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舞臺”。只不過近年來,尤其是2013年以來,我國外交布局呈現出較為復雜的局面。
長期以來,大國關系始終被置于較高優(yōu)先級,尤其是中美關系,有段時間國內外交界曾提出“中美關系是中國外交的重中之重”的說法。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雖然周邊外交的地位穩(wěn)步上升,但不可否認,中美關系依然占有舉足輕重的比重。
當前,中美雙方正逐漸進入直接對抗的狀態(tài)。這一僵局也在一定程度上牽連了中國與歐洲、日本、印度等國的關系,使得大國關系整體陷入僵局,進展均十分有限。
而且大家都知道特朗普習慣搞單邊主義、不喜歡多邊主義,他對聯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組織的態(tài)度也使這些平臺被邊緣化。所以之前提到的全方位外交的四個板塊,除了大國關系處于僵局外,多邊外交舞臺也正面臨邊緣化的風險。我們與發(fā)展中國家關系雖然依然重要,國際社會也越來越多地討論全球南方問題,但其相對重要性并未顯著上升。
所以在大國關系陷入僵局,尤其是中美關系進入直接對抗狀態(tài)的背景下,周邊關系的重要性上升得最為明顯,積極發(fā)展和維護好周邊關系便具有了特殊而深遠的意義。
只不過我國外交政策和內政政策一樣,其調整都是一個逐步、循序漸進的過程。這與西方國家在不同時期采取的截然不同的外交風格形成對比,后者在某些時期可能會出現較為劇烈的變化,例如,美國在特朗普與拜登時期,其外交風格便截然不同,政策變化較大且延續(xù)性較差。
從戰(zhàn)略角度來看,由于周邊外交重要性將進一步凸顯,未來也必然會有鞏固周邊關系、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的舉措出臺。但這種舉措不會表現出戲劇性,而是在長期實踐中逐步摸索、穩(wěn)步形成的。
因此,不應指望在某個會議結束后,中國會立刻推出全新、徹底改變現有局面的周邊外交舉措。中國外交的風格是立足于原有政策基礎,逐步加大資源投入,不斷探索更多合作領域和合作方式,從而實現一個漸變的過程。
特朗普濫簽行政令,向全球發(fā)起關稅戰(zhàn)
觀察者網:就在這次工作會議后,4月11日外交部發(fā)言人宣布,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4月14日至15日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并將于4月15日至18日對馬來西亞、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主席年內首次出訪,也是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召開后首訪周邊國家。您認為習近平主席今年年度首訪這三個國家釋放了什么樣的信號呢?
金燦榮:在中國大國外交進展十分有限的背景下,突出周邊外交的重要性就顯得尤為必要,這也是召開此次周邊工作會議的原因所在。會議召開后我們已看到,習近平主席將從本月14日到18日開始,陸續(xù)對越南、柬埔寨與馬來西亞進行訪問,這正是將重視周邊外交工作落到實處。
我注意到新華社在周邊工作會議的報道中提出了中國外交一項經驗,那就是“元首外交”對中國外交起到了帶動作用。習近平主席對東南亞三個國家的訪問無疑是一種典型的元首外交。
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內,周邊外交將繼續(xù)成為我國外交工作的重點,其意義在于:在中美關稅爭端進入對決階段,甚至可能擴展到更多領域的背景下,只要我們既能做好國內工作,又能做好周邊外交工作,就能在中美戰(zhàn)略博弈中保持我國的穩(wěn)固地位。只要我們能穩(wěn)定根基,就可以為其他方面的工作提供借力點。
今年習近平主席出訪的首站選擇這三個東南亞國家,都有其深刻原因。首先,越南在東盟十國中較為特殊,其政治體制與我國相似,同樣由共產黨領導,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種模式與傳統(tǒng)的斯大林模式和歷史上東歐國家發(fā)展模式存在明顯區(qū)別,是一種獨特的共產主義國家發(fā)展模式。近年來,越南經濟發(fā)展迅速,西方國家也在試圖拉攏越南。對中國來說,越南在意識形態(tài)共性和地緣政治上都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出訪越南順理成章。
柬埔寨自西哈努克親王時代以來,都與我國關系十分友好。網民有時喜歡將巴基斯坦稱為“巴鐵”,其實,我國與柬埔寨的關系也頗具“鐵桿”意味。此次訪問柬埔寨具有正常性和必要性,且兩國之間存在許多重大戰(zhàn)略合作項目,如中國幫助開發(fā)的柬埔寨云壤海軍基地就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
另外,我國還在協(xié)助推動柬埔寨建設改變國家命運的重大工程——德崇扶南運河,柬埔寨此前雖然有湄公河流經國土,但是沒有出???。該工程的建成將使柬埔寨擁有自主出???,從而擺脫被越南“卡脖子”的局面。
而馬來西亞作為老東盟六國成員之一和創(chuàng)始成員國,在東盟擴展至十國前被普遍認為是東盟中較為重要的三個國家之一(此外還有印尼和新加坡)。尤其在馬哈蒂爾執(zhí)政時期,馬來西亞更是被視為東盟的代言人。
今年馬來西亞正值東盟輪值主席國之際,我國需要加強與馬來西亞合作以推進和鞏固與東盟的進一步對話。在當前馬來西亞整體經濟形勢比較良好的背景下,此次出訪馬來西亞對于鞏固與老東盟六國的關系也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
2024年,中國對東盟的出口增長了12.0%,遠超整體5.9%的增長水平
觀察者網:全球層面,最重要的趨勢性事件是俄烏戰(zhàn)爭可能引發(fā)的國際秩序轉型,以及美國對華圍堵牽動的國際力量變化,但是在這些大氣候下,地區(qū)小環(huán)境也在變,同時也在反作用于大環(huán)境,您能否總結一下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周邊關系/環(huán)境所發(fā)生的變化和特征?以及對未來可能的一些關鍵變動做些預判,哪幾個方向特別值得注意?
金燦榮:當今世界正處在種種變亂交織的局面中。3月7日上午,王毅外長在答記者問時就世界局勢作出總結,說當今世界變亂交織,確定性日益成為全球稀缺資源。各國尤其是大國作出何種抉擇,將決定時代走向、影響世界格局。從更宏大的角度概括,那就是當前世界正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并且這一變局正在加速演進。
具體而言,俄烏戰(zhàn)爭成為二戰(zhàn)結束以來歐洲最慘痛的戰(zhàn)爭,此外,還有巴以沖突、蘇丹內戰(zhàn)、海地動亂以及新一輪的各類沖突,使得全球局勢極為不平靜。大國關系也非常緊張,美國通過全方位圍堵中國,印度也對中國的崛起持抵制態(tài)度。
而在其他方面,不確定性也很明顯。比如現在世界經濟極不穩(wěn)定、波動劇烈;人工智能的迅速發(fā)展究竟會造福人類還是威脅人類并無定數;氣候變化導致自然災害頻發(fā)等等。
在如此動蕩的世界格局中,中國依然保持了相對的穩(wěn)定,這也是王毅外長強調的中國為變亂交織的世界帶來了寶貴的穩(wěn)定性。我們還要強調一下,雖然現在歐洲、非洲、中東、西亞都有戰(zhàn)爭,但是中國周邊矛盾控制得還挺好,總體上保持了較好的穩(wěn)定性。
實際上,除了中東地區(qū),以中國為中心,環(huán)繞中國的亞洲地區(qū)其實比較穩(wěn)定。從地理上,我們可以把周圍分成四個次區(qū)域,包括東北亞、東南亞、南亞和中亞地區(qū)。在過去30年中,這四個次級區(qū)域相較于歐洲、非洲和中東都表現出更多穩(wěn)定性。
不過,不容忽視的是,中國周邊也存在諸多矛盾和安全隱患:包括朝鮮半島危機、臺海沖突風險、南海爭端、中印邊界對抗以及印巴對抗等;同時由于各國治理能力差異,部分國家面臨內戰(zhàn)風險(如緬甸當前的局勢)和發(fā)展極不均衡等問題。
縱觀過去幾十年,我們在維護地區(qū)穩(wěn)定方面的成就非常顯著,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僅自身穩(wěn)健發(fā)展,還起到了“定海神針”般的穩(wěn)定作用,有效遏制了外部勢力在周邊制造動蕩。
這次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亞洲價值觀”及“亞洲安全模式”這兩個概念,非常符合現在中國及周邊國家的現實情況。從歷史看,中國周邊國家普遍以經濟發(fā)展為主要目標,力圖實現穩(wěn)定與繁榮,這也是周圍各國一個非常好的特點。這也意味著在維護與促進經濟發(fā)展以及安全穩(wěn)定方面,亞洲國家有一些特殊辦法。
總體而言,盡管全球問題繁多、局勢極其復雜,但中國及其周邊始終保持相對穩(wěn)定。在下一個階段,中國周邊既是一塊難得的“穩(wěn)定島”,又會擁有強勁的經濟發(fā)展動力。不僅將很有希望,并且會在未來表現出特別的價值。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唐曉甫 
-
一季度我國進口為何下降?海關總署回應
2025-04-14 11:25 -
-
韓國民調:總統(tǒng)人選支持率李在明48.8%領跑
2025-04-14 10:42 三八線之南 -
俄副外長:中國需要多少石油,俄羅斯就準備供應多少
2025-04-14 10:34 俄羅斯之聲 -
特朗普對華貿易戰(zhàn)注定失敗,原因如下↓
2025-04-14 10:02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被馬斯克罵“傻蛋”后,納瓦羅:我們關系很好
2025-04-14 09:48 美國一夢 -
朝令夕改!“沒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規(guī)定是啥樣”
2025-04-14 09:18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美防長“揮舞大棒”:伊朗,美軍已準備好了
2025-04-14 08:49 伊朗局勢 -
世博會中國館開館,我大使: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2025-04-14 08:47 -
習近平在越南媒體發(fā)表署名文章
2025-04-14 07:06 -
胡塞武裝稱向以色列境內發(fā)射彈道導彈
2025-04-14 06:56 -
美賓州州長官邸遭縱火,嫌疑人被拘
2025-04-14 06:35 美國一夢 -
美商務部長稱:電子產品將歸入新的“半導體關稅”,一兩個月內實施
2025-04-13 23:20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日本人大幅拋售美國國債,逼停特朗普?
2025-04-13 23:10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特朗普:周一公布半導體關稅的詳細信息
2025-04-13 20:38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關稅猶如泰山壓頂,將‘不可逆轉’傷害美國經濟”
2025-04-13 19:25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美方豁免部分產品的“對等關稅”,商務部回應
2025-04-13 19:12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中歐團隊就電動車談判開始接觸
2025-04-13 18:05 -
大阪世博會中國館正式開館
2025-04-13 16:29 日本 -
中方正在和更多國家共同應對美濫施關稅
2025-04-13 15:57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華裔科學家五年前在美墜亡,與美方調查有關?”
-
“特朗普,白日做夢”
-
英國人也火大:中國對特朗普的評價,很難不贊同
-
義烏有信心挺過去,心疼美國一秒:他們上哪兒找襪子?
-
美財長污蔑中國“奪走”拉美礦權,中方駁斥
-
果然,又威脅歐洲:中國還是美國?
-
搖擺州共和黨人急死:中國都說奉陪到底了…
-
“美對華牛肉出口停滯,澳大利亞火速補位”
-
“美國客戶急電:SOS!90天內,能發(fā)多少發(fā)多少”
-
AI生成“吉卜力風格”圖片席卷網絡,爭議來了
-
“彪馬叔”挨批:吃頓飯的功夫,你就被特朗普耍了?
-
恐遭監(jiān)視,歐盟為赴美出差高官發(fā)放一次性手機
-
美財長忽悠上了:第一個行動的,可以得到“最好的協(xié)議”
-
“美軍掙扎過,但就是繞不過中國”
-
特朗普想幾乎全砍聯合國、北約經費,有人急了:中俄要填補
-
開幕首日就翻車:大阪世博會標志性建筑漏雨,2億日元廁所用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