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籃球少年轉投黎凡特,歐美想不通
關鍵字: 黎凡特極端組織歐洲圣戰(zhàn)者美國圣戰(zhàn)者恐怖主義ISISISIS國際化伊拉克局勢33歲美國男子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麥凱恩27日因他的死在美國一夜成名。而美國未來的歷史書也許會這樣記述他——第一名為ISIS(伊斯蘭國)戰(zhàn)死的美利堅合眾國公民。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26日獨家報道了麥凱恩的人生故事,引發(fā)美國媒體爭相討論,一個生在美國本土的籃球少年為何會成長為甘心為ISIS赴死的“圣戰(zhàn)者”,更令華盛頓憂心的是,在這條通向罪惡的道路上,麥凱恩不是一個人,“有數十或上百名美國人正為極端組織賣命”,一旦他們回國,將危及美國國土安全。在證實日前在伊拉克殺害美國記者福利的ISIS劊子手操著標準的倫敦腔后,同樣的焦慮與反思也在英國出現。對西方來說,ISIS已不僅是一個“能籌錢、懂宣傳、會打仗”的恐怖組織,它更有可能演化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威脅。
“麥凱恩之死”
“戰(zhàn)斗本身沒什么特別,兩撥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纏斗,雙方都有較重傷亡。勝利的一方打掃戰(zhàn)場,在對方的尸首上翻找著什么,其中一具尸首的口袋里有兩樣東西:800美元現金,一本美國護照。”26日,NBC有關“麥凱恩之死”的報道就這樣拉開序幕。報道稱,戰(zhàn)斗發(fā)生在上周末,勝利方是“敘利亞自由軍”,戰(zhàn)敗方是ISIS。護照的持有者名叫麥凱恩,美國人,今年33歲,居住在加州圣迭戈,來自“敘利亞自由軍”的消息稱,麥凱恩是那場戰(zhàn)斗中3名死亡的外國“圣戰(zhàn)者”之一(另兩人分別是突尼斯人和埃及人)。NBC稱,政府本周一已將麥凱恩死訊通知其家人。他成為歷史上為ISIS戰(zhàn)死的第一名美國人。
消息一出,各大美國媒體紛紛跟進講述麥凱恩的故事?!都~約時報》稱,1981年1月29日,麥凱恩出生在伊利諾伊州,之后搬到明尼蘇達州,在明尼阿波利斯市郊的小鎮(zhèn)紐霍普上了高中。與許多成長在上世紀90年代的美國中西部年輕人一樣,他是公牛隊和邁克爾·喬丹的粉絲。其高中同學回憶,這個綽號“呆瓜”的家伙很有趣,愛說唱,愛抽煙,不過他沒進入籃球校隊,“也許算不上好球員,但他真的很愛打。”
黎凡特國的恐怖分子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麥凱恩,曾經與普通美國青年無異
據麥凱恩的鄰居回憶,他兒時人很正直,但隨著年齡增長,他漸漸對籃球失去興趣,開始文身,吸毒。父親離世讓他失去了“人生的錨”,開始迷失方向,從2000年起他有過多次被捕記錄,CNN說,家人對麥凱恩突如其來的死訊倍感震驚。麥凱恩的叔叔肯說,最后一次和他聯系是在幾個月前,當時他正前往土耳其。《紐約時報》說,上周末,麥凱恩和其他ISIS武裝人員偷襲“敘利亞自由軍”,結果自己卻戰(zhàn)死,“敘利亞自由軍”隨后在社交媒體上公開了斬首6名ISIS武裝人員的照片,但不包括麥凱恩。麥凱恩死后,人們開始關注其社交網站賬號,發(fā)現原是基督徒的他2004年皈依伊斯蘭教,之后開始使用“杜阿勒·哈利德”的名字發(fā)布信息,包括一些宗教極端言論。他死前最后一條推特是,“只有勇士才能理解勇士”。法新社27日另一種說法稱,麥凱恩死于“勝利陣線”之手,一個被美國認定與“基地”組織有關的恐怖組織。
曾經的“籃球少年”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麥凱恩,其死訊令家人震驚
“頭號威脅”
《紐約時報》稱,麥凱恩的死為美國官方觀察ISIS提供了新視角,讓人感覺ISIS更愿把“美國戰(zhàn)士”放到中東戰(zhàn)場,而不是讓他們回本土發(fā)動襲擊,而后者是美國政府最擔心的。前英國情報官員巴萊特說,看來ISIS沒把美國籍成員看做不能犧牲的珍貴資產,也沒留著他們用做政治宣傳。不過巴萊特話音落下不久,ISIS就在互聯網上發(fā)布了麥凱恩死前錄制的視頻,他在視頻中聲稱,“我們要殺死一切阻擋我們道路的人”。
“對美國本土來說,最大的威脅在于像他們這樣的人返回美國,搞恐怖主義行動。”26日接受NBC采訪時,有匿名美國官員表示,至少還有數十名美國公民像麥凱恩一樣,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為包括ISIS在內的各種極端組織賣命。CNN說,美國司法部長霍爾德今年夏天預計,至少有7000名外國武裝人員在中東參戰(zhàn),“其中有數十名、最多100名美國人”。上個月,一名22歲佛羅里達男子在敘北部為“勝利陣線”實施自殺式炸彈襲擊。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fā)言人海登說,美國將繼續(xù)盡可能阻止公民赴海外參與“圣戰(zhàn)”,并對每一名回到美國的這類人實施追蹤。美國官員稱,麥凱恩早已是美國安全部門重點監(jiān)控目標之一。
黎凡特國的外籍恐怖分子正在撕掉自己的護照
為什么一個籃球少年會變成“圣戰(zhàn)者”?在美國媒體追問時,英國及歐洲輿論也在反思。涉嫌在伊拉克斬首美國記者福利的劊子手操標準的倫敦腔,但安全部門尚未能確定其身份。據英國多家媒體8月下旬報道引用的數據,英國國內估算目前在敘利亞和伊拉克作戰(zhàn)的英籍恐怖分子在400~1500人之間。如后一個數字屬實,意味著過去3年被敘利亞和伊拉克極端組織招募的英國人數量可能比目前在英軍服役穆斯林人數的兩倍還多。美國國務院稱有1.2萬名來自50個國家的武裝人員在中東參戰(zhàn),而德國《圖片報》說,目前有2000名歐洲人在為ISIS戰(zhàn)斗,其中,德國300至400人、英國400人、法國600人,比利時約500人。
為什么英國會成為恐怖分子重要輸出地?許多學者認為,社交媒體起了重要作用??坊饡偨浝砗钯愐蛘f,社交媒體是一個強大工具,尤其對招募年輕男性穆斯林非常有效,“暴力對于男性有吸引力,他們崇拜男子漢氣概和加入戰(zhàn)斗的感覺。”如在敘利亞進行自殺式襲擊的25歲男子拉赫曼,他辭去一家英國時裝連鎖店的工作到敘利亞參戰(zhàn)。“這一分鐘你還是名店員,下一分鐘你就帶槍上了前線。很多人向往這種感覺。”上個月,工程專業(yè)學生阿明說他已離開蘇格蘭加入ISIS,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英國媒體頭版報道英籍黎凡特國恐怖分子
英國《衛(wèi)報》說,為阻斷極端思想在英國社會傳播,英國內政部正醞釀出臺三項措施,一是授權取締國內極端主義思想組織,二是取締任何據信煽動恐怖主義的組織,三是與極端主義者作斗爭必須成為國家公立委員會和學校的法律義務。該報此前一篇文章指責西方在中東倉促推行浮夸的民主化,結果是推翻了暴君,但促成了ISIS崛起,如今,已沒人相信僅靠空襲就能消滅這個能籌錢、懂宣傳、會打仗的極端組織。
英國人Reyaad Khan曾經也是個普通青少年,現在已經加入黎凡特國
“意識形態(tài)戰(zhàn)爭”
“他們(ISIS)已超越一般恐怖組織,結合著意識形態(tài)、復雜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和軍事力量”,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上周在談及ISIS時說,“這是我們前所未見的情況,我們必須為每種可能性做好準備”。CNN稱,哈格爾口中的準備,包括在本土監(jiān)控每一個像麥凱恩這樣的人。
“我們有時一廂情愿地給恐怖分子畫像,認為他們必是窮兇極惡、窮困潦倒或無知愚昧的,而過往大量案例表明,一些生于西方、有良好教育背景且家庭富足的個體在西方本土或中東等地區(qū)參與實施恐怖活動。”中國人民大學專研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的學者王宏偉27日對《環(huán)球時報》說,一個人會不會加入恐怖組織,起決定作用的不是國籍、經濟情況、受教育程度等,而是意識形態(tài)。“恐怖主義是以意識形態(tài)為凝聚力的全球網絡,恐怖組織用意識形態(tài)宣傳招募、組織成員,將極端思想作為去道德化的手段”,王宏偉說,這意味著,一個人坐在家里觀看恐怖組織的宣傳視頻,也可能完成洗腦,最終在沒有直接受指揮和控制的情況下,實施‘獨狼式’的恐怖活動。“反恐說到底是人心爭奪戰(zhàn)、意識形態(tài)戰(zhàn)和宣傳戰(zhàn)。”
英籍黎凡特恐怖分子在推特上向布萊爾示威
“ISIS正試圖將影響力擴大到俄羅斯的穆斯林地區(qū)”,俄新社25日也對ISIS“國際化”表示擔憂。俄羅斯專家在ISIS近期發(fā)布的視頻中認出了車臣人舒斯哈尼,俄外交部也擔心有俄籍ISIS成員返回本土搞恐襲。此前,多家外媒報道“東突”成員加入ISIS的消息。27日,有了解敘利亞局勢的知情者對《環(huán)球時報》表示,確切證據表明,有持中國身份證件的武裝分子在敘利亞境內作戰(zhàn),他們中有人加入了ISIS,有人被俘或戰(zhàn)死。
(駐美、英、德特派特約記者 李博雅 黃培昭 青木;國內記者 劉暢;文字編輯 柳玉鵬 陳一)
- 原標題:歐美反思本國人為ISIS賣命——籃球少年變成“圣戰(zhàn)者” 暴力宣傳吸引年輕人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MAGA巨星”唱反調,“中國制造真的很棒” 評論 52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評論 205MAGA基本盤還能“忍”特朗普多久? 評論 164從2000兆帕潛艇級熱成型鋼的“登天”說開去…… 評論 100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評論 154最新聞 Hot
-
“MAGA巨星”唱反調,“中國制造真的很棒”
-
“美國太自滿,恐在這三方面落后中國”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長在“家人群”也發(fā)了
-
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
中方出手,日歐車企“慌了”
-
她被提名為聯大主席,“德國完了”
-
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慮放寬汽車進口安全標準
-
“五角大樓里完全崩潰了”,3名美國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納瓦羅不在,他們沖進白宮勸說特朗普暫停關稅”
-
澤連斯基回應:?;?0小時太短,建議30天
-
韓國一戰(zhàn)機飛行訓練中掉落機炮吊艙和空油箱
-
“美國在地球上跟中國爭,卻把太空主導地位拱手讓出”
-
內塔尼亞胡:摧毀哈馬斯前不會結束軍事行動
-
超900人簽署“反關稅宣言”,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
“中國正投入萬億美元,我們卻在這胡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