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鴻達:伊朗朋友問我“中國為什么發(fā)展得那么好?”
關鍵字: 伊朗一帶一路制裁伊朗一帶一路寫進黨章【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范鴻達】
由于學術興趣和單位派遣等原因,近些年我比較頻繁且長期的在伊朗工作,期間不管是在大學校園,還是在街頭巷尾,都曾被伊朗朋友問及一個問題——“你們中國為什么發(fā)展得那么好?”
伊朗朋友的確有理由探尋這個問題的答案。圖一來自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伊朗的人均GDP從1965年的245.6美元激增到1978年的2168美元;1978年伊朗(藍色)和中國(黃色)的人均GDP分別為2168美元和155美元,但是到2014年伊朗和中國的人均GDP已經(jīng)變化為5443美元和7590美元。
圖一:1960-2014年伊朗和中國人均GDP之比較(單位:美元)
圖二來自世界銀行的信息顯示,就GDP總量來講,1978年伊朗(藍色)中國(綠色)分別為779.94億美元和1495.41億美元,2015年伊中兩國的GDP總量已經(jīng)分別變化為3934.34億美元和11.065萬億美元。
圖二:1960-2015年伊朗和中國GDP之比較(單位:萬億美元)
從中不難看出,不管是國內的縱向比較還是與中國的橫向比較,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人均)GDP增幅顯然不夠理想。而且更讓伊朗朋友不解的是,就在不遠的過去,中國其實并沒有值得他們羨慕的發(fā)展,就如同圖一所顯示的那樣,在過去的這半個世紀,就人均GDP而言伊朗在大部分時間內是領先中國的,特別是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伊朗是全世界的發(fā)展明星,而彼時的中國可謂步履艱難??扇缃?,在并不長的時間之后,不管是整體生活水準還是國際地位,中國的發(fā)展高度已經(jīng)是伊朗短期內所不能達到的了,一些伊朗朋友自然想知道中國的發(fā)展秘笈。
圖三:作者范鴻達在伊朗與當?shù)厍嗄杲涣?/span>
“現(xiàn)在我們伊朗的經(jīng)濟發(fā)展相當困難,很多伊朗人也沒有工作,生活很不容易。你們中國那么大,人口那么多,怎么還能發(fā)展得那么快那么好呢?”一位對未來充滿擔憂的伊朗知識分子問我。老實說,相關知識的不足令我很難從學理上給這位先生縝密的回答,但是作為中國知識分子,我對自己國家的發(fā)展當然也會有一點點認知。
“四十年前的中國狀況并不比現(xiàn)在的伊朗好,那時我們剛剛經(jīng)歷了一段不堪回首的歲月,國家百廢待興亟需發(fā)展。當時我們非常缺乏資金和技術,而這些東西僅靠自己我們無法在短期內獲得。也就是說,就國家發(fā)展而言,除了自己的努力外,當時我們亟需外部的幫助。在此等背景下,我們國家領導人在1978年推出了‘改革開放’的國家發(fā)展大戰(zhàn)略。”
是的,作為“改革開放”的直接受益者,我對它情有獨鐘,因此面對伊朗朋友有關中國發(fā)展的問詢,我不假思索得把它呈現(xiàn)出來。
“你們是怎樣和外國人合作的?外國人愿意帶著資金和技術去中國嗎?”
“當時我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經(jīng)濟發(fā)展,為了借助外國的力量發(fā)展自己,那時中國政府對外國投資者推出了一系列的優(yōu)惠措施,有些政策甚至我們中國人自己都享受不到。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們知道,如果外國人看不到在中國掙錢的機會,他們就很難帶著我們亟需的資金和技術到中國發(fā)展?!?
“這樣的話,外國人會在中國掙到很多錢,這會對中國造成傷害嗎?”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馬密坤
-
硬搬新加坡組屋抹黑中國,美使館大翻車 評論 93“美國和剛果(金)這么談,會觸怒中國” 評論 202馬斯克:中國發(fā)電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國卻躺平了… 評論 132“特朗普將‘抵制’南非主辦的G20峰會” 評論 184最新聞 Hot
-
“徹底失望!進一步退十步,24小時不到就背棄我們”
-
巴外交部:以軍在杰寧向外交使團開火
-
俄軍宣布收復后,普京首次視察庫爾斯克州
-
印度還在宣傳“大勝”,外交官卻被打成“賣國賊”
-
硬搬新加坡組屋抹黑中國,美使館大翻車
-
“九成來自中國”,歐盟也要動手
-
“美國和剛果(金)這么談,會觸怒中國”
-
馬斯克:中國發(fā)電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國卻躺平了…
-
黃仁勛:他們希望我們永遠不要回中國
-
“美式腐敗,可比特朗普更早”
-
“沒有中國,我們真造不出來”
-
報告:韓國制造業(yè)GDP高度依賴美中等海外市場需求
-
“大民”悼念“云芳”
-
C919航線已覆蓋中國16城,“海外都在盯著”
-
印媒還在“贏贏贏”,《紐約時報》忍不住了
-
“美國情報顯示以色列計劃襲擊伊朗核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