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得·巴菲特:我提出“有多少錢才算夠”,是個挑戰(zhàn)性問題
最后更新: 2024-05-08 19:35:20觀察者網(wǎng):雖然您可能并非“生活奢侈”,但其他人的生活就比較奢侈了。2017年,您就此在《赫芬頓郵報》的博客上發(fā)表了文章,標題為“有多少錢才算夠?”,但是您當時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在新冠疫情發(fā)生的過程中,許多億萬富翁的財富迅速膨脹,隨后崩潰,但普遍仍然比幾年前富裕得多。經(jīng)歷了過去幾年的經(jīng)濟變化后,您現(xiàn)在對于這個問題有沒有明確的答案?
彼得·巴菲特:我希望疫情改變了人們的側重點。這是個拋磚引玉的問題。我當時想的是,為什么有的人需要積累這么多錢?絕大多數(shù)人一年有一百萬美元,就可以很舒適地活下去,有的人卻要努力積攢數(shù)億元。我提出的“多少錢才算夠?”實際上是個挑戰(zhàn)性問題,對那些擁有這么多錢卻似乎無法得到滿足的人提出質疑。當一個人錢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幾乎沒有更多可以買的東西了。當然,你可以“燒錢”發(fā)射火箭,現(xiàn)在有的富豪正在這樣做。
疫情向我們展示了世界局勢和生活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天翻地覆,我認為類似情況還會以某種形式再次發(fā)生。人們會震驚地意識到,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可能并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家庭、住所和食物(并不是說我們都必須在意這些)。
彼得·巴菲特
“生計”(subsistence)一詞在英語語境下比較貶義,聽起來像是勉強度日。實際上,“生計”所考慮的是,我們需要什么才能過上充實的生活?這包括良好的社會關系,豐衣足食、有家可歸、度假時可以做的趣事,總的來說也不是很多東西。我相信,如果我們以某種方式減少極端富?,F(xiàn)象,可能每個人都能有足夠的資源了。但問題是,有些人似乎一直想要獲取更多的錢。
觀察者網(wǎng):您在書中提到,您人生中多次因為有事先準備,才能夠把握住機會,而這是因為您具有“相信好事會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自然而然發(fā)生的信心”。這種對未知的信念從何而來?
彼得·巴菲特:我認為部分源于我的天性。我小時候就很有耐心,不會機遇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也通過后天看到和經(jīng)歷的一些“塞翁失馬,焉知非?!钡氖虑榈玫綇娀?。許多人包括我,在錯過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后會認為這是世界末日,多年后再回顧時,就可能認為這是我們一生中最幸運的事情之一,因為當時很多因素都沒有考慮周全,而現(xiàn)在的準備更為充足。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認可“耐心”的價值,因為你在第一時間可能并沒有掌握所有的信息。我相信老話“慢工出細活”,這可能在當今的世界尤為困難,大家關注的都是今天的點擊率等加快生活節(jié)奏的東西。我認為自己很幸運。當然,我父親的投資風格也是富有耐心,這對我的思維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觀察者網(wǎng):對于那些可能出身背景或性格不同的人來說,他們能如何達到這種心態(tài)?
彼得·巴菲特:我確實有不少朋友,他們的生活節(jié)奏更快,內心可能也更“急躁”。他們通常會通過冥想、放慢大腦轉速、做深呼吸來使自己慢下來。呼吸是這里最重要的元素,很多人甚至不會去特意感受自己的呼吸。雖然我自己并不需要這樣做,但我聽朋友們經(jīng)常會提到,時不時刻意放慢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對自己的事業(yè)很有幫助。
觀察者網(wǎng):您在《父親巴菲特教我的事》這本書中多次強調設定目標的問題。人們應該設定什么樣的人生目標,如何設定目標?
彼得·巴菲特:如果人們設定了目標,然后達不到,會感到沮喪和自責。因此,有時候不應該設定具體的目標,而應制定處事的準則,比如注意傾聽,保持謙虛心態(tài)。這是因為,有時候制定目標就是引來注定的失敗;或許你并不掌握所有的信息,或許一些前提條件沒有按照你希望的方式發(fā)展。
《父親巴菲特教我的事》目錄
但是如果你的目標更多是一種生活方式,這可以讓你過上一個選擇更為開放的人生。這并不意味著不應該設定具體的目標,比如賺夠錢買房,但是“大腦后臺”的處事方式目標,可以幫助你實現(xiàn)任何的具體目標。
觀察者網(wǎng):你說我們對成功的定義應該更“密切”,比如自尊、自信和淡然的心境。但是,既然社會將成功和飛黃騰達如此密切地關聯(lián),我們如何才能將成功與財富處境脫鉤呢?
彼得·巴菲特:當下的社會現(xiàn)狀確實將賺錢金額等同于尊嚴和社會地位。問題就在于經(jīng)濟體系?!敖?jīng)濟”(economy)這個英語單詞源自古希臘語,意為“家政術”,根本上是關于家庭作為商品生產(chǎn)者的作用。直到大約200年前,每個人自給自足,要么自己生產(chǎn),要么與認識的人交易。今天的家庭不是生產(chǎn)單位,而成了單純的消費單位。因此,我們與經(jīng)濟和家庭的關系框架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這種變化顯然將以各種方式體現(xiàn)出來。新冠疫情可能是第一個警鐘,警示我們供應鏈的脆弱性,提醒我們應該把自己的生產(chǎn)更多地“回歸家庭”一點,更深度地考慮什么真正能讓我們快樂,感到自尊,而不是與金錢掛鉤。
觀察者網(wǎng):“成功”和“飛黃騰達”之間的關聯(lián)程度,是否取決于社會主流價值觀更推崇個人主義還是集體主義?
彼得·巴菲特:我認為這是另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如何平衡個人和集體?美國的很多人認為個人的選擇自由至上,大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做成什么就做成什么。這也是美國建國的核心理論之一。但與此同時,我們之間都有各種關系關聯(lián),我們的生計和生活都依賴他人,比如我的椅子就是在一個遙遠地方的生產(chǎn)的。
我們是集體動物,就好比一棵草,這顆草在那片草地中是個獨立的個體,但是如果沒有昆蟲、土壤和大氣,它無法存活。我認為,我們需要在個人意志和集體關系網(wǎng)之間保持平衡。我之前也提到,如果有人在銷售產(chǎn)品賺了很多錢,這可能是建在行業(yè)幾十年來的發(fā)展基礎之上。比如,計算機行業(yè)發(fā)展很大程度上依賴國防部出于其他原因所開發(fā)的東西。沒有這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項目,蘋果可能很難制造出電腦。所以我認為,我們本質上是集體的,有時太強調個人了。
供應鏈,體現(xiàn)出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依賴
觀察者網(wǎng):您在《父親巴菲特教我的事》這本書中認為東方哲學強調“存在”,西方哲學強調“實踐”。然而,現(xiàn)代經(jīng)濟似乎要求我們一直工作到退休,屆時不再有時間享受生活。您認為是什么導致了這種狀況?傳統(tǒng)的東方哲學具體如何能幫助我們過上更充實的生活?
彼得·巴菲特:首先聲明我不是東方哲學專家。但是,我確實覺得“中庸之道”和印第安人所說的“天人合一”(Right relation)富有智慧。我覺得美國的印第安人和中國人有許多共同之處。
在過去的200年間,工業(yè)革命迫使所有人進入一種不自然的競爭狀態(tài);當然,這也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現(xiàn)在獲取東西更方便了,我們也想過得更加舒適。如果我們500年前進行這次對話的話,我們或許會坐在地面上,吃著剛從地里拔出的食物。
在我看來,東方哲學強調的是存在方式,講究中庸和人際關系。我多年前訪問中國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國人與土地的緊密聯(lián)系。美國人缺乏這一點,來到這里最久的歐洲人,祖上也只呆了大約300年。我認為這是中國最大的資產(chǎn),即人民、土地、文化和歷史之間的關聯(lián)。
我想許多中國人可能會覺得,在過去幾十年間,中國在激勵社會競爭的過程中失去了一些人的本真的東西,世界上大多數(shù)地方也感同身受。在過去的兩百年里,世界上所有人都偏離了人的本性;找回本性,將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我相信東方哲學、尤其是中國的傳統(tǒng)哲學提供了解決當下問題的答案,希望中國能幫助所有人找回“存在”。
觀察者網(wǎng):中文有個詞形容這一現(xiàn)象,叫“內卷”;與之相反的是“躺平”思維。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兩極?
彼得·巴菲特:我認為這兩種觀點都比較偏頗;我們應該認識到,自己的靈魂、精神、和目標應該與我們在世界上實際做的有意義的事情密切相關。這也是當下的終極挑戰(zhàn),因為要么接受激烈的內卷,要么“躺平”是個“假兩難”的現(xiàn)象(觀察者網(wǎng)注:即要求“二選一”,但選項實際更多的謬誤),表明當下世界有重大問題,因為不應只有這兩個選擇。
我認為這涉及父母如何撫養(yǎng)孩子,以及我們如何開始塑造一個工作就是享受的世界的問題。
彼得·巴菲特:工作不應只有“躺平”和“內卷”兩個選擇
標簽 巴菲特-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澤西 
-
王炸芯片,難再成蘋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觀網(wǎng)財經(jīng)-科創(chuàng) -
ST陽光:控股股東涉嫌內幕交易被證監(jiān)會擬罰款2.32億元
2024-05-07 20:57 -
華為蘋果同日對決,背后還有中韓面板之爭
2024-05-07 17:23 觀網(wǎng)財經(jīng)-科創(chuàng) -
歷史性一幕!iPhone在華市場份額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觀網(wǎng)財經(jīng)-科創(chuàng) -
45億加碼“五五購物節(jié)”,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國?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燒身了
2024-05-06 18:47 觀網(wǎng)財經(jīng)-金融 -
舒適賽道紅利釋放,紅豆股份品牌轉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億人次出游,較2019年同期增長28.2%
2024-05-06 12:16 觀察者頭條 -
巴菲特股東大會要點來了!回應減持蘋果、巨額現(xiàn)金儲備等
2024-05-05 08:28 -
武廣高鐵、滬杭客專等4條高鐵線漲價,漲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鐵世紀 -
深圳將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區(qū)域住房限購?深圳住建局回應
2024-05-04 10:27 觀網(wǎng)財經(jīng)-房產(chǎn) -
庫克涉華最新發(fā)聲
2024-05-04 10:14 跨國企業(yè)在中國 -
20張營業(yè)執(zhí)照只有3家實存?央媒:問題在下頭,根子在上頭
2024-05-03 11:21 基層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舊換新”活動
2024-05-03 09:39 觀網(wǎng)財經(jīng)-房產(chǎn) -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最新進展
2024-05-03 09:30 國企備忘錄 -
31省份“一季報”:蘇魯浙增速超6%,山西總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觀經(jīng)濟 -
美聯(lián)儲維持利率不變,納指兩連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觀網(wǎng)財經(jīng)-海外 -
南京公積金新政:包括宣城、馬鞍山在內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認互貸
2024-05-01 19:50 觀網(wǎng)財經(jīng)-房產(chǎn) -
美國當前經(jīng)濟數(shù)據(jù)中,也許藏著高官接連訪華的答案
2024-05-01 09:24 -
余承東不再擔任華為終端BG CEO
2024-05-01 08:53 觀網(wǎng)財經(jīng)-科創(chuàng)
相關推薦 -
MAGA基本盤還能“忍”特朗普多久? 評論 139從2000兆帕潛艇級熱成型鋼的“登天”說開去…… 評論 89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評論 147“美國在地球上跟中國爭,卻把太空主導地位拱手讓出” 評論 101最新聞 Hot
-
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慮放寬汽車進口安全標準
-
“五角大樓里完全崩潰了”,3名美國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納瓦羅不在,他們沖進白宮勸說特朗普暫停關稅”
-
澤連斯基回應:?;?0小時太短,建議30天
-
韓國一戰(zhàn)機飛行訓練中掉落機炮吊艙和空油箱
-
“美國在地球上跟中國爭,卻把太空主導地位拱手讓出”
-
內塔尼亞胡:摧毀哈馬斯前不會結束軍事行動
-
超900人簽署“反關稅宣言”,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
“中國正投入萬億美元,我們卻在這胡搞”
-
真急了!“白宮擬成立涉華關稅應急工作組”
-
黃仁勛訪華盼繼續(xù)合作,特朗普回應
-
中國男子在TikTok“神評”美國關稅,米爾斯海默秒答:贊同
-
“內地電影票房過億那一刻,香港電影就被顛覆了”
-
美國稅局代理局長剛上任三天就被免,“貝森特抱怨他是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說了:不行,就放棄
-